close

他走了,不是你的錯:破除自殺迷思,讓他們的親友放下憤怒、內疚與哀傷


詳細規格    價錢(售價)   哪裡買
作 者: 蕊塔.羅賓森Rita Robinson 譯 者: 胡洲賢 出版社: 麥田 出版日: 2013 年 01 月 09 日



內容簡介:
這是為自殺者的親友而寫的一本書,它能夠幫他們放下憤怒、內疚與哀傷。
如果你曾因某人自殺而失去他、你認識的人曾試圖傷害自己、你曾認真考慮過自殺,或者你是諮詢師、精神科醫護人員,那麼這是一本必備的好書。

「如果我沒有那樣說,如果我沒有那麼做……」他就不會自殺了嗎?

有人必須為一個人的自殺負某種程度的責任,這或許就是最大的迷思!
沒有人會直接導致另一個人結束自己的生命。


作者訪問許多自殺者的親人,進而對自殺有更具體的了解,讓人們終於能夠理解自殺者的親人所承受的折磨,同時破除自殺的迷思。

【精采內容】
自殺者的親友會承受什麼折磨?又要如何走出悲傷?
◎內疚、被誤解、憤怒、常看到自殺的景象、失眠,甚至也想自我了結。
當感受到生活中的快樂時,覺得自己很不應該,但又痛恨自己怎麼這麼悲傷。
◎公開表現出悲痛,是走出悲傷的關鍵。
而運動、寫下哀傷的心情也很有用,或是養狗,讓自己有被需要的感覺,也都很有幫助。

給自殺者的親友一條「藍毯子」吧

珍是單親媽媽,兒子在成功巡迴演出後自殺了。
珍的朋友總會在她家擺滿水果和鮮花,一天晚上一名朋友送給珍一條鬆軟的藍色毯子,朋友說:「心情不好時,這條藍毯子或許能夠讓妳溫暖。」從那一天起,珍每次感到沮喪就會抱著藍毯子哭泣。珍會拿著藍毯子到臥室或浴室,關掉燈,將自己縮成胎兒一般,再用藍毯子蓋著頭躺在地板上。藍毯子在珍悲傷時帶給了她溫暖。

自殺者的親友需要的正是像鬆軟的藍毯子給人溫暖的這種支持。

自殺是一種疾病!?
自殺有跡可循,想自殺的人平均會花上90天的時間來計畫,而且會經歷動搖、不安、決定三個階段。

2011年,台灣因自殺死亡超過3500人,而男性高出女性一倍。

昨天明明還好好的,為什麼今天卻自殺了?

◎自殺的徵兆:
1.突然變得退縮、冷淡、情緒化、憤怒。
2.不斷詢問有關死亡的問題。
3.無法集中注意力和做決定。
4.不再在意自己的外表。
5.把自己的東西送人。
6.出現上述的一些情況,之後突然變得快樂、平靜。

◎社會大眾對自殺的迷思:
迷思1:威脅要自殺的人不是真心的。
迷思2:自殺經常毫無預警地突然發生。
迷思3:有憂鬱症的人突然變好,表示自殺的危機解除了。
迷思4:不應該直接和想自殺的人談論自殺。
迷思5:自殺的人一心想死。
迷思6:一旦想自殺,就會一直有自殺的念頭。
迷思7:電視上的自殺情節會引發青少年的自殺數升高。
迷思8:大部分的自殺都在夜間發生。
迷思9:女人會威脅自殺,但男人都直接付諸行動。
迷思10:窮人和教育程度低的人比較容易想要自殺。

本書是為自殺者的親友而寫,幫助他們面對自己、面對旁人,並洗脫自殺所帶來的污名。

【專文推薦】
◎夏一新醫生(三軍總醫院生物精神科主任)

【專業推薦】
◎王浩威(作家、精神科醫生)
◎張德聰(「張老師」基金會董事長)
◎黃越綏(國際單親兒童文教基金會創辦人)
◎謝孟雄(董氏基金會董事長)
(按姓氏筆劃排列)
目錄:

◎推薦序 走出自殺陰霾,迎向生命陽光

◎序

◎關於本書



◎第1章 衝擊、震驚、悲傷和罪惡感

‧自殺的悲傷大不同

‧許多人不知道該說什麼

‧得不到答案的「為什麼」

‧悲傷是正常的

‧遇到白目的人

‧自殺者的親友的復原

‧和自殺有關的恐懼

‧哀悼之必要

‧小孩的悲傷

‧克服悲傷中的憂鬱

‧自殺的念頭

‧怪罪的遊戲

‧懷抱悲傷

‧讓別人分擔悲傷

‧放下



◎第2章 把話說出來

‧一名父親自殺的女兒

‧一名母親的故事

‧一名妻子的觀點

‧父母雙雙自殺

‧一個姊姊的生與死

‧父母的付出與接收的支持

‧化悲傷為行動



◎第3章 自殺的迷思

‧我們都會受到自殺的侵襲

‧應該怪誰

‧自殺的迷思



◎第4章 誰會自殺?

‧某些族群的自殺風險更高

‧老人

‧同性戀

‧青少年和青春期

‧兒童

‧原住民

‧美國某些地區的居民

‧精神疾病患者

‧社會各階層都不能倖免



◎第5章 對抗憂鬱症

‧什麼是憂鬱症

‧憂鬱症的症狀

‧老人有憂鬱症並不是正常的現象

‧憂鬱的大腦如何反應

‧生理疾病和憂鬱症

‧尋求幫助



◎第6章 自殺的歷史

‧宗教和歷史

‧態度的轉變

‧新作法興起

‧社會在自殺中所扮演的角色

‧協助自殺者的親友

‧禁忌

‧倫理、安樂死和科技



◎第7章 宗教與自殺

‧猶太教傳統

‧基督教傳統

‧佛教傳統

‧伊斯蘭教傳統

‧印度教傳統



◎第8章 自殺防治

‧處理痛苦

‧友誼

‧自殺的階段

‧自殺防治的力量

‧自殺的警訊

‧槍在自殺中所扮演的角色

‧自殺防治要針對社會各領域

‧青少年自殺事件發生之後

‧媒體的指導方針

‧我們的目標目標



◎附錄

◎全省諮詢輔導機構
.他走了,不是你的錯:破除自殺迷思,讓他們的親友放下憤怒、內疚與哀傷價格比價
相關比價:、購物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怡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